校本課程特色

學校的課程不單着重課程設計,也重視過程和結果。因此,學校一直善用資源,藉討論和規劃、實施及評估,積極發展切合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

1. 配合四個關鍵項目發展

德育及公民教育

  • 通過各學習領域/學科課程的學與教,服務學習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幫助他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當遇上難題的時候,懂得辨識當中涉及的價值觀,作出客觀分析和合理的判斷,並付諸實踐,方能面對未來生活上種種挑戰

從閱讀中學習

  • 推行語文科圖書課,由圖書館主任及語文科教師協作,教授學生閱讀策略
  • 除早讀時段外,學校鼓勵學生在早會前進行閱讀,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 英文科增聘外籍英語教師,與英文科教師推行閱讀課程,以提昇學生英文的讀寫聽說學習能力和興趣
  • 配合各科的教學內容及節日,定期舉行閱讀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及擴闊學生的閱讀面

專題研習及跨學科學習

  • 每年舉行專題研習周,以增加學生對香港、國家及世界的認識
  • 提升學生不同的研習能力,包括訂定研習題目﹑搜集資料﹑篩選資料﹑設計問卷﹑分析資料﹑製作專題報告及進行匯報等
  • 一﹑六年級通過跨學科學習,讓學生把不同科目的知識融匯貫通,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 安排多元的學習經歷,拓展他們的視野及潛能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 推行BYOD,於高小利用網上資源、應用程式及電子書進行教學
  • 利用電子學習平台,讓學生可善用其中的筆記及練習,進行延伸學習
  • 各科按課程需要加入平板電腦輔助學習,以增加課堂的互動性,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及學會學習的能力
  • 常識科、人文科、科學科及電腦科課程加入資訊素養的培育,以培養學生擁有處理及應用資訊的能力,包括掌握處理資訊的能力﹑掌握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的能力,並透過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的能力,在虛擬和真實世界建設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

2. STEM科學科技發展

  • 高小學生應用編程技巧、數學知識及邏輯概念創作
  • 參與「奇趣IT識多啲」計劃,開辦無人機及機甲機械人培訓班,增強學生的運算思維及解難能力
  • 除了邏輯編程技巧外,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及科學實驗,了解不同的科學科技原理

 

 3. 照顧學習多樣性

課堂適異性教學

  • 於課堂設計不同深度﹑廣度及複雜程度的課程內容
  • 為學生提供富彈性的課業,以配合學生個人能力、興趣、意願及過去的學習經歷
  • 課堂上加入自主學習的元素,並著重讓學生從做中學,以建構新知識

分組教學

  • 一至六年級在中、英、數三科推行分組教學
  • 課堂特色: 安排因應學生能力的活學及教材,並適時配合電子學習﹑加入高階思維及多感官教學

資優培育模式

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潛質,而學生的才華能否得以充份發展,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因素。不同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範疇有不同的表現,透過課堂內外的活動及培訓,使學生在學習、社交及情緒等各方面都得到培育,並協助學生發掘個人的潛質,並為他們提供展才的機會。

本校採用「三層架構推行模式」,以規劃及推行校本資優教育。

(a)第一層是指在一般課堂中運用教學策略,發掘學生在創造力、明辨性思考、解難或領導能力等方面的潛能;

(b)第二層是指在校內為能力較高的學生,提供專科或跨學科的抽離式培育計劃;以及

(c)第三層是指在校外為特別資優學生,提供特定的專門訓練學習機會。                                           資料來源:教育局

  • 全班式:在中、英、數、常、人文及科學科推行全班式資優培育,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 抽離式:課後設有不同範疇的拔尖小組,讓學生可按能力持續發展所長

科目

拔尖訓練

小一至小三

小四至小六

中文

小小演說家初班

小小演說家進階班

英文

Puppetry

Drama

數學

小小思考家(P3-4)

我是數學家(P5-6)

人文

小小文化探索

研習特戰隊

科學及STEM

科學青苗預備班、無人機中班

科學青苗班、無人機中班、

無人機高班、機甲機械人高班

音樂

低年級詩班、節奏樂隊、

中國鼓隊、管弦樂團

高年級詩班、手鐘隊、節奏樂隊、

中國鼓隊、管弦樂團

體育

游泳校隊、花式跳繩校隊、

藝術體操校隊

足球校隊、籃球校隊、排球校隊、

田徑校隊、羽毛球校隊、游泳校隊、花式跳繩校隊、藝術體操校隊

視藝

綜合藝術隊

平面藝術創作隊、立體藝術創作隊

  • 校外支援式:提名及鼓勵學生參加校外課程,如: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資優教育課程及提名學生參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舉辦的網上甄選課程

除此以外,學校亦為有領導才能的學生(如風紀、IT小先鋒、公民大使、圖書館管理員)提供領袖訓練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