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公民及國民教育是課程改革四個關鍵項目之一,亦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本校著重培育學生的「關愛」、「誠信」、「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及「承擔精神」等價值觀與態度。
通過各學科課程的多元化學習經歷及校內各潛在課程,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態度,對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以至世界,作出合情理的判斷和行動。同時,本校亦希望能提升學生的抗逆力,從而學會面對人生中的種種挑戰。此外,德育及公民教育重視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國民身份認同,讓學生能全面和多角度認識祖國,孕育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和歸屬感,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公民及國民教育的整體目標
- 培育品德:承傳中華美德,包括仁、義、禮、智;培育普世價值,包括:和平、仁愛、公義、自由、民主、人權、責任感、尊重他人等。
- 正面積極:依循「認識自我、立足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方向,實踐優良品格,樂於關顧家人、服務社會,願意為國家及世界人民謀福祉,建立正面積極的人生態度。
- 自我認識:加深自我認識,了解個人在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的角色和責任,以及權利與義務。
- 情理兼備:發展獨立、多角度及批判性思考能力,能以客觀和理性態度,辨析相關生活事件所蘊含的意義和價值,並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
- 認同身份:建立於不同生活範疇的身份認同,主動關心家庭、社群、國家及世界, 成為有識見和負責任的家庭成員、社會公民、國民及世界公民。
- 行動實踐:養成良好習慣,於不同生活範疇,能以積極的態度,作出理性而負責任的決定,並勇於以行動實踐。
本學年工作目標
總目標 – 持續優化 邁向卓越
- 持續建立自主學習文化,提升學生學習效能,邁向卓越。
- 持續推行正向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感恩關愛,身心靈健康、邁向卓越的孩子。
- 提升教師專業能量,建構邁向卓越的教師團隊。
本學年關注事項及重點目標:
- 培養學生成為感恩行善,關愛合群的孩子
- 培養學生成為身心靈健康,自律守規的孩子
- 培養學生成為力求完善,邁向卓越的孩子
- 進教師專業交流,建構學習型教師團隊
學生領袖—公民大使
為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成為一個尊重他人、有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具承擔精神、關愛和誠信的好學生,本校特成立學生領袖組織「公民大使」。成為公民大使隊員,我們著重提升他們對於社會議題的觸覺,實踐公民參與,認識重要的社會價值,並提高自己的公民素質。公民大使隊員亦會協助同學明白清潔的學校環境對同學的重要,參與校外機構主辦之服務學習活動,擴闊視野。
國情教育及國旗下的講話
本校為加強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及國民身份的認同,每天均會進行國旗升掛儀式。每周設一次由學生升旗隊負責之升旗禮,並有國旗下的講話,內容從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介紹、國家不同範疇的發展概況(例如:科技、文藝、學術等)、傑出名人介紹,以至國家最新發展的機遇及挑戰,希望建立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國民身分的認同,從而懂得關心社會、國家和世界,成為負責任、珍視中華文化和對社會和國家有承擔的公民。
國內考察及交流
配合常識科課程,本校每年均參與由教育局舉辦的「同根同心」學習活動,讓學生前往國內進行境外交流學習。一方面有助學生認識國內的最新發展,也讓學生親身了解內地的地理、氣候、歷史、文化及建築特色,加強學生對祖國的認識。
認識中華文化活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本校透過多元化中華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感受我國歷史文化的瑰麗和魅力,培養學生對於國家的國民身份認同,具體推動/包括:
範疇 |
形式/內容 |
中國傳統節日活動 |
透過學習和體驗,學生可以了解中華文化的傳統價値觀和倫理觀念。透過遊戲學習與體驗,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傳統 |
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活動 |
透過欣賞和創作中國傳統藝術,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
認識國家大事和國家的成就 |
例如:航天科技等,可以讓學生了解和欣賞國家發展,增強對自己國家的自豪感。 |
服務學習
為培養學生成為關心社會、世界和實踐綠色生活的好公民,本校於四、五及六年級舉辦級本服務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對社會的公民意識和承擔精神。
年級 |
主題 |
服務對象 |
四年級 |
成為一個「懂得關愛他人」的好孩子 |
本區幼稚園 |
五年級 |
成為一個「尊崇孝德」的好孩子 |
本區長者院舍 |
六年級 |
成為一個「懂得關愛社區」的好孩子 |
本區生態環境 |
四年級服務學習活動花絮
五年級服務學習活動花絮
六年級服務學習活動花絮




